時間:2016-05-24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
繁榮法學研究 服務法治建設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文顯
根據(jù)會議安排和分工,我側重講法學研究。主要談三個方面,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談它的科學定位、主要構成、鮮明特征和重大理論觀點;二是法學會怎樣引領和繁榮法學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理論導向,具體通過研究會、課題、論壇、評優(yōu)評獎這四大抓手來實現(xiàn);三是在服務大局中體現(xiàn)法學會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智庫建設、立法咨詢、第三方法治評估、成果轉化等等。
一、深入學習研究宣傳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科學定位和主要構成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共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強調指出,“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fā),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法學會系統(tǒng)開展各項工作,都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引導本地區(qū)本領域的法學法律工作者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科學定位,系統(tǒng)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自信,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科學定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價值功能、內在要求、基本原則、發(fā)展方向等重大問題,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法治、如何依法治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系統(tǒng)認識。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人類法治文明的最新成果、最高成就。它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精華,借鑒了西方法治理論的優(yōu)秀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直接繼承和發(fā)展。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對中國法治實踐的理論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它的實踐性,系統(tǒng)地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概括、理論詮釋、理論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了反映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內在規(guī)律的科學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概括,既要考慮該體系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又應將不同時期關于法治的同一概念、同一論題的重要觀點和論述整合起來?;谶@種方法論,對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經過長期探索和反復實踐形成的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法治理論成果,可以概括為十四個重大理論觀點: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的理論;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理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理論;黨法一致、依法執(zhí)政、依憲執(zhí)政的理論;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理論;深化司法改革的理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理論;良法善治理論;改革與法治關系理論;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理論;從嚴治黨、依法反腐的理論;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的理論。
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指導。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才能確保中國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正確方向,才能立足中國實際建設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才能確保法學研究、法學教育、法治人才培養(yǎng)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方向推進。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前提下,不斷推進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一般理論和核心觀點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提出并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整套新概念、新范疇、新命題、新論斷、新觀點、新理念,形成了內容豐富、體系完整、邏輯嚴謹、具有純熟學理意蘊和鮮明實踐面向的法治理論,堪稱“習近平法治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續(xù)寫了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新篇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推進法治強國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具有深邃的思想內涵、鮮明的理論風格、務實的實踐導向。既包括法治的一般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一般理論,也包括指導依法治國豐富實踐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學習好、研究好、宣傳好、實踐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當期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法學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1.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科學的理論形態(tài)和鮮明的理論風格,展現(xiàn)出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論思維、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維、求真務實的實踐思維、運籌全局的改革思維、精準練達的辯證思維等鮮明特征。
(1)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論思維
習近平法治思想,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法學原理,堅持了包含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精義,匯聚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界理論界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從當代中國國情、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實踐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樹立了理論發(fā)展守正創(chuàng)新的典范。其主要標志是:
?、倭暯娇倳洶l(fā)表了一系列專門闡述法治或以法治為重要內容的講話和文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這些講話、文章、指示、批示和談話充滿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情懷,立意高遠、思想深刻、知行一致,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形成。
?、诹暯娇倳浀南盗袑n}講話、文章、指示、批示、談話幾乎涵括了法治和依法治國的全部理論要素,例如,法治的本質、法治的價值、法治文化、法治形態(tài)、法治模式、法治話語、法治信仰、法治權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體系、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法守法,等等。以文本形式涵蓋法治理論要素,并以學理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闡釋,說明我們黨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思維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已經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理論風格。
?、哿暯椒ㄖ嗡枷腼柡幌盗蟹ㄖ蔚男赂拍睢⑿路懂?、新命題、新論斷、新觀點、新理念,如法治中國、法治社會、法治經濟、法治政府、依法執(zhí)政、依法治軍、法治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人類命運共同體;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從而形成了內涵科學、邏輯嚴謹、語義創(chuàng)新的新思想、新理論。
(2)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維
與戰(zhàn)略家鄧小平同志一樣,習近平總書記總是首先從戰(zhàn)略層面思考和推進法治建設和法治改革,從以下三個方面為依法治國進行戰(zhàn)略定位:
?、購娜祟愓挝拿骱蜕鐣F(xiàn)代化的縱深深刻分析了法治與人治的關系,深化了依法治國的理論基礎,夯實了摒棄人治、厲行法治的政治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v觀世界近現(xiàn)代史,凡是順利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相反,一些國家雖然也一度實現(xiàn)快速發(fā)展,但并沒有順利邁進現(xiàn)代化的門檻,而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出現(xiàn)經濟社會發(fā)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毙轮袊闪⒁院?,我們黨和國家很多重大的失誤,都是人治造成的。正是基于對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的深入分析和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抉擇。
?、趶慕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戰(zhàn)略布局中思考和謀劃法治建設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zhàn)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zhàn)略舉措,對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zhàn)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皼]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zhàn)略布局就會落空。”所以,“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span>
?、郯淹七M法治中國建設、建設法治強國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核心要素,強調一個現(xiàn)代化的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
(3)求真務實的實踐思維
實踐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把實踐思維運用于法治建設,深化了我們黨對法治國情和法治規(guī)律的認識,增強了依法治國戰(zhàn)略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購膶嶋H出發(fā),與國情適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fā),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 我們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guī)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yè)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我們是在承續(xù)中華傳統(tǒng)法治(法制)文明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要在對中華傳統(tǒng)法治文化的豐富資源進行梳理和甄別的基礎上古為今用,使中國法治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渾然一體。我們是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呈現(xiàn)新常態(tài)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不能自我封閉、不能盲目排外。我們是在全球化的歷史條件下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法治建設必須面向世界、面向全球化。
②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關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包括法治改革在內的重大改革,都要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和戰(zhàn)略部署同樣是以問題為導向、而不是從某個抽象的法治模式或者一整套泛泛的法治理念出發(fā)而作出的。四中全會《決定》列舉了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并有的放矢地提出相應改革舉措。
?、圩⒅匾?guī)律研究,尊重和遵循法治的基本規(guī)律。習近平總書記總是注重從規(guī)律性上論述厲行法治的必然性,揭示法治的規(guī)律性,凝練出重大法治理論命題和學理判斷。例如,“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边@些論斷都是對法治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
(4)運籌全局的改革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把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經驗概括為“改革是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由之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趯χ袊洕鐣l(fā)展規(guī)律和改革開放經驗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改革思維和改革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大任務,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
法治建設的改革思維,突出體現(xiàn)為堅定不移地推進法治領域各項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法治領域的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例如立法不良、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司法不公、監(jiān)督疲軟、權力腐敗、人權保障不力等,根本途徑在于改革,用老辦法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用零打碎敲的方式修修補補,是解決不了這些突出問題的。四中全會《決定》,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求,直面法治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提出了190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加上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20多項法治改革舉措,一共有200多項改革舉措。其中大多數(shù)改革舉措是涉及利益關系和權力格局調整的“深水區(qū)”、“硬骨頭”,都是躲不開、繞不過的難題。
(5)精準練達的辯證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建設和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辯證思維的生動體現(xiàn)。
?、冱h與法(黨的領導與法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一論斷抓住了黨和法的關系的要害?!薄包h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薄懊恳环N法治形態(tài)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薄啊h大還是法大’是一個政治陷阱,是一個偽命題?!薄包h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span>
②民主與專政
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是國家政權建設和治國理政中的基本矛盾之一。關于這一基本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只講專政,不講民主是不對的;只講民主,不講專政也是不對的。面對各種敵對勢力變本加厲的滲透破壞顛覆活動,面對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窮兇極惡的暴力恐怖活動,我們要毫不遲疑、毫不動搖地拿起人民民主專政的武器,不能當東郭先生!同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依法打擊孤立極少數(shù)、團結教育挽救絕大多數(shù),最大限度地擴大教育面、縮小打擊面、減少對立面。
?、刍盍εc秩序
在治國理政中,正確處理活力與秩序 (自由與秩序) 的關系,是辯證思維和政治智慧的集中表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和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要講究辯證法,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全面看待社會穩(wěn)定形勢,準確把握維護社會穩(wěn)定工作,堅持系統(tǒng)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不能簡單依靠打壓管控、硬性維穩(wěn),還要重視疏導化解、柔性維穩(wěn),注重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發(fā)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wěn)定工作。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就要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軌道上統(tǒng)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jié)社會關系、規(guī)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芨母锱c法治
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四中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由此,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呈現(xiàn)出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的局面,同時也使二者的關系更為復雜和敏感。一方面要“破”,一方面要“立”。習近平總書記以辯證思維對改革與法治的關系作出了科學回答。“凡屬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jù),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進行。有的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要按法律程序進行?!薄拔覀円獔猿指母餂Q策與立法決策相統(tǒng)一、相銜接,立法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積極發(fā)揮引導、推動、規(guī)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jù),改革與法治同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穿透力。對實踐證明已經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要盡快上升為法律。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要加快推動和協(xié)調,不能久拖不決。對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出授權,既不能隨意突破法律紅線,也不能簡單以現(xiàn)行法律沒有依據(jù)而滯遲改革。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要及時修改或廢止,不能讓一些過時的法律成為改革的‘絆馬索’?!?/span>
⑤政策與法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的關系,指出:“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jù)和執(zhí)法司法的重要指導。要善于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政策成為國家法律后,實施法律就是貫徹黨的意志,依法辦事就是執(zhí)行黨的政策?!彼?,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割裂開來。
⑥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
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是中外法學史上的恒久話題。習近平總書記精辟地闡述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guī)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fā)揮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又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卑l(fā)揮好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必須以法治體現(xiàn)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發(fā)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須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這些深刻論述突破了法治、德治水火不容的傳統(tǒng)思維定勢,闡明了一種現(xiàn)代法治和新型德治相結合的治國新思路。
?、呔S穩(wěn)與維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維穩(wěn)與維權的辯證關系,指出:從人民內部和社會一般意義上講,維權是維穩(wěn)的基礎,維穩(wěn)的實質就是維權。對涉及維權的維穩(wěn)問題,首先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單純維穩(wěn),不解決利益問題,那是本末倒置,最后也難以穩(wěn)定下來。要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建立健全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心理干預機制,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嘈拍钆c能力(德與能)
信念與能力問題實質就是德與能的關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隊伍的政治靈魂……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政法隊伍建設第一位,不斷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睂τ谡üぷ髡邅碚f,理想信念當中很重要的是法治精神和職業(yè)良知(道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到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就是法治精神的真諦?!?在樹立法治精神、培養(yǎng)職業(yè)良知的同時,要大力加強能力建設。同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比,法治隊伍能力水平還很不適應,“追不上、打不贏、說不過、判不明”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面臨著“本領恐慌”問題,必須大力提高業(yè)務能力。
2.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論
作為科學的法治理論體系,習近平法治思想既包含法治的一般理論,也涵蓋了全面依法治國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核心觀點。習近平法治思想一般理論是指對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推進全球治理法治化具有戰(zhàn)略統(tǒng)領、政治導向、理論引領作用的重大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中具有原理性、基礎性、普效性的核心理論。從法哲學層面梳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論包括:
(1)“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關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論。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根本制度安排”——關于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特征的理論。
(3)“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理論。
(4)“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關于黨法關系的理論。
(5)“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關于社會主義法治核心價值的理論。
(6)“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關于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
(7)“凡屬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jù)”、“把經濟社會發(fā)展納入法治軌道”——關于法治與改革、法治與發(fā)展的理論。
(8)“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關于法治與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理論。
3.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觀點
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在全面依法治國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系統(tǒng)而深刻的論述。對這些論述進行梳理,其核心觀點包括:
(1)“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理論。
(2)“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關于憲法法律實施的理論。
(3)“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關于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理論。
(4)“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關于公正司法和司法改革的理論。
(5)“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關于法治文化和法治社會建設的理論。
(6)“厲行法治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關于法治經濟建設的理論。
(7)“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關于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的理論。
(8)“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反腐沒有休止符”——關于從嚴治黨、依法反腐的理論。
(9)“厲行法治、嚴肅軍紀,是治軍帶兵的鐵律”——關于依法治軍的理論。
(10)“建設一支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法治隊伍至關重要”——關于法治隊伍建設的理論。
(11)“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關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理論。
(12)“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關于全球治理體制和治理規(guī)則變革的理論。
二、引領和繁榮法學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
(一)堅持法學研究的正確政治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方向涉及根本,決定長遠。政治方向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局中最根本、最關鍵的核心問題。習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薄皥猿贮h的領導,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首先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以保證正確方向、形成強大合力。這是一條根本的政治規(guī)矩?!痹鰪娬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歷次重要會議、重要講話中一以貫之的要求。法學是研究法律這一特定社會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治國理政、經世致用的學問,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法學研究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法學會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在引領、繁榮法學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和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把握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要位置,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道路關系全局,決定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本头▽W研究而言,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是法學研究人員擁護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一方面,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研究中國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中的法治問題,研究成果要符合中國國情,要能夠解決中國問題。另一方面,要從中國的傳統(tǒng)、國情和文明樣式出發(fā),研究成果要有中國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以西方法治理論為標準、以西方法治實踐為范式。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一定要增強看齊意識,要經常、主動、堅決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要組織法學研究人員尤其是其中的黨員,認真學習黨章黨規(gu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繃緊政治這根弦,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要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學術無禁區(qū),研究有紀律,中國法學會、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要切實履行好黨交給我們的神圣職責,引領團結凝聚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始終堅持法學研究的正確政治方向。
(二)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傳播正能量,善于發(fā)聲,勇于亮劍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無論是改革的廣度、深度還是難度,都前所未有。與此同時,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形勢十分復雜,各種消極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社會思潮泛濫,境外敵對勢力加緊滲透,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斗爭日益嚴峻。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要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自覺,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首先,要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復雜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判斷。現(xiàn)在的青年學者們都生活在和平時期,沒有經歷過復雜的斗爭環(huán)境,往往思想上容易放松警惕,錯誤地認為國際國內“一團和氣”,反感“意識形態(tài)”的提法,認為所謂“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是危言聳聽。各研究會和地方法學會要幫助這部分青年學者認清國際國內形勢,要讓他們明白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不僅沒有消失,而且更加復雜和嚴峻,在意識形態(tài)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的斗爭同樣是你死我活的。
其次,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和科學的評判標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持續(xù)深入,法學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也不斷擴大。目前,相當一部分法學領域的青年學者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受西方法學思想和法治理論影響很深,容易以西方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作為評判我國法治成敗得失的標準,在學術研究中也是言必稱歐美。殊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表達,是對中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精華的傳承和對西方法治經驗與理論成果的兼容并蓄,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比西方法治理論更科學、更完善、更高形態(tài)的法治理論。各研究會和地方法學會對這部分青年學者要多關注、多關心、多溝通,要通過多種形式促使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法治理論有科學、準確、深刻的認識。
再次,要旗幟鮮明地澄清模糊認識,反對錯誤思潮。目前,我國法學法律界總體情況是很好的,但不能忽視雜音、噪音、不和諧之音甚至“不同政見”的存在及其負面影響。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必須組織權威專家學者及時發(fā)聲、響亮發(fā)聲、有效發(fā)聲,義正辭嚴地亮明態(tài)度,理直氣壯地加以批駁,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開展思想輿論斗爭。對于錯誤的言論,要理直氣壯地進行批駁;對模糊認識,要有理有據(jù)地解惑釋疑。
(三)強化問題意識,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沒有范例可以遵循,沒有樣本可以復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要能夠切實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就必須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身。
法學研究要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fā)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西方的法治理論是建立在西方實踐基礎之上的,中國的法治理論必須立足中國實踐,以解決中國問題為己任。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依法治國的背景和條件具有獨特性。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同樣具有獨特性,迫切需要更加切實有效的理論指導。能夠有效指導中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只能來源于中國的改革和建設實踐,來源于我們對中國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法學研究是實踐性極強的學問,要研究真問題。當前,“一帶一路”建設、自由貿易實驗區(qū)改革試點、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社會治理等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生事物,都面臨著一系列的法律問題需要解決,為法學研究提供了許多重大的理論課題和實踐資源。各研究會和地方法學會要引導法學法律工作者密切關注、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這些問題,要從理論上研究清楚、闡釋透徹,這樣的理論才有說服力和生命力。
理論研究要與實踐相結合,要接地氣。我們的法學理論研究與法治實踐相脫節(jié)的情況還沒有完全解決,書齋式研究的情況還比較普遍。許多研究局限于學者個人的專業(yè)視野和學術興趣,對現(xiàn)實問題關注較少,缺乏明確的問題意識和深入的社會調研。各研究會和地方法學會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例如,要組織法學法律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學者深入一線開展調研,到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立法、執(zhí)法、司法運行中的真實問題,了解真實的情況,掌握真實的資料,才能提出切實有效、有價值的解決方案。要搭建學者與實務部門溝通、交流、對接的平臺,讓學者準確地掌握實務部門的法律需求是什么。在課題招標、征文評選、成果評獎、論壇舉辦中,要突出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的問題意識、實踐價值,向問題意識強、實踐價值高、對策建議實的課題和成果傾斜。
中國法學會引領和繁榮法學研究,最主要是通過研究會、課題、論壇、評優(yōu)評獎這四大抓手來實現(xiàn)。在工作中,我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舉措,也總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四)以研究會為主陣地引領法學研究
中國法學會各研究會,是中國法學會組織全國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學研究、服務法治實踐的主陣地和主力軍。中國法學會自1983年開始設置學科研究會,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各學科、專業(yè)、專門研究會已達57個,基本形成了覆蓋法學研究各領域、門類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設置比較科學的研究會體系。長期以來,各研究會團結引領本領域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繁榮法學研究、服務治國理政、參與法治實踐、培養(yǎng)法學人才、外法學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新一屆法學會換屆以來,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研究會建設的意見》,各研究會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學風建設、制度建設,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進展。在2015年4月召開的中國法學會研究會工作經驗交流暨法學理論骨干培訓會議上,王樂泉會長提出建設學習型、協(xié)同型、智庫型、國際型研究會,為研究會的發(fā)展樹立了新的更高的目標。
對于研究會工作,我們形成了幾點基本認識:
一是要把加強政治引領作為研究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法學是治國理政之學,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法學法律工作者是國家政治生活中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各研究會都是由學術造詣深厚的權威學者組成,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會影響到整個學科、領域甚至影響到社會。因此,研究會自身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非常重要。學術討論鼓勵百家爭鳴,沒有爭鳴就難以有社會科學的真正繁榮和社會的進步,但在原則問題上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旗幟鮮明地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在政治上帶好頭,深入學習、準確領會、帶頭擁護中央的決定,引導本學科、本領域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增強政治敏銳性,提高政治鑒別力,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這是研究會工作頭等重要的職責。在中國法學會層面,建立了定期召開研究會秘書長會議制度,在會上傳達相關中央精神,并就貫徹中央精神提出要求。在研究會層面,也要通過召開常務理事會組織學習、發(fā)布信息等多種方式,及時向會員、理事傳達中央精神,解讀中央文件,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開拓政治視野、增強理論素養(yǎng)、啟迪學術思維。加強研究會黨組織建設,這是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中國法學會提出了研究會黨建全覆蓋的目標,要求所有的研究會都要建立黨組織,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尚不具備條件的,幾個研究會成立聯(lián)合黨支部,或者與依托單位共同成立聯(lián)合黨支部;再不具備條件的設立黨建聯(lián)絡員。
二是抓研究會工作開展,關鍵是要抓住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要高度重視研究會領導班子建設,選配政治堅定、長期從事相關理論研究或法律實務、學界或行業(yè)公認、善于組織協(xié)調、又有工作熱情、敢于擔當?shù)娜藫螘L、副會長。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笔聦嵶C明,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會長和領導班子,對研究會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研究會的活力和各項工作的開展。同時,要發(fā)揮好每一位副會長的作用,培養(yǎng)樹立提高副會長的履職意識?,F(xiàn)在會長、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這“三長”的履職,應當問題都不大,關鍵在于副會長。不少副會長認為這個職務只是榮譽性質的,我又不是會長、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不需要承擔什么責任,這種觀念一定要想方設法打破。既然這個副會長是法學會審查同意的,是會員理事選出來的,就有這個責任。研究會開展業(yè)務活動不能過于依賴會長、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要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副會長的作用,調動起每一位副會長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并輻射到他們所在的單位,提升研究會作為一個整體的組織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這既關系到研究會的團結,也關系到活動開展的持續(xù)性。秘書處是聯(lián)系中國法學會和研究會的紐帶,是統(tǒng)領研究會內部各機構的中心,起著上傳下達、內外協(xié)調、牽頭抓總的重要作用,研究會的日常工作都要通過秘書處來承擔。研究會要把專職化、專業(yè)化作為秘書處建設的一個基礎指標,沒有的要建,已經有的要真正發(fā)揮好作用。要保證秘書處有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團隊、辦公場所和一定的經費保障,使秘書處真正成為研究會的“服務器”,提升研究會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是加強研究會規(guī)范化建設,管理與服務并重。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守紀律、講規(guī)矩?,F(xiàn)在社會上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就是不守規(guī)矩造成的。作為研究會也存在著講規(guī)矩、規(guī)范化的問題。加強研究會的制度建設和規(guī)范化建設,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已有的條例、規(guī)定貫徹好。研究會要嚴格遵守國務院的《社團登記管理條例》、法學會的文件規(guī)定和研究會的章程,依法依規(guī)依章程開展活動。擔任研究會理事要經人事行政關系所在單位同意,涉及領導干部的,要按干部管理權限報批;研究會負責人的選任,要經過法學會黨組審批同意,黨組作出正式批復之后,才能提交理事會選舉;研究會分支機構的設立要慎重,不宜過多,過多就容易過濫。運作要規(guī)范,設立分支機構要經法學會批準;重大事項包括對外交流事項,一定要報法學會審批,把好政治關?,F(xiàn)在多數(shù)省級、副省級法學會都成立了研究會,最多的有40多個。但不少地方法學會的同志也反映,有的研究會工作開展得很好,有的則趴著不動。作為法學會,一方面要盡可能服務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支持研究會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啟動研究會評估,建立科學、全面、客觀、可操作性的評估指標體系,重點評估活動開展成效和自身建設情況。對于工作狀態(tài)太差的研究會,考慮建立退出和整合機制,激勵具備自我規(guī)范和發(fā)展能力、在法治建設實踐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的研究會有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對于地方法學會所屬研究會建設,我也談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同志們共同討論:
一是在整個法學會工作開展的布局謀篇中,要始終把研究會放進去通盤考慮,盡可能讓研究會參與進來,發(fā)揮研究會的優(yōu)勢和作用。地方法學會參與地方立法和決策咨詢,參與政府重大決策法律風險評估,開展法律服務、法治宣傳,都離不開一支有強有力的專家團隊伍。專家從哪里來?每一個研究會都是一個現(xiàn)成的專門人才庫,關鍵是怎樣把大家組織起來,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比如,中國法學會舉辦的立法專家咨詢會,每一期都是和一家或幾家相關的研究會合辦,請他們推薦本領域對該法律法規(guī)有研究的頂級專家和相關行業(yè)代表。從中國法學會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自己邀請,在全國范圍內聯(lián)系專家。但是在同等情況下,我們還是把這項任務交給研究會,一方面是因為研究會更加專業(yè),另一方面也是讓研究會能夠參與到影響國家決策的重要活動中來,培養(yǎng)研究會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好研究會的作用。再比如,中國法學會的重點委托課題,每年也有十幾項是直接委托研究會組織,請研究會推薦本學科本領域對這一問題最有研究的專家,組成專家團隊聯(lián)合攻關,把研究會整體的專家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而不局限于某一學者、某一高校。
二是不同層級法學會的研究會設置,要體現(xiàn)各自特色,不追求數(shù)量,追求實際發(fā)揮作用。如果說中國法學會的57個研究會是“國家隊”,省級法學會的所屬研究會就是“省隊”,兩者之間在目標定位、工作側重、理事的遴選標準等方面,都應當有所不同。比如,中國法學會組建研究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研究會注重基礎理論研究、注重學科建設,因此我們的學科型研究會基本上做到了全覆蓋。到了省級法學會,是不是要建立學科門類齊全的研究會呢?要從本省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的實際出發(fā)。我考慮,越是基層越要從問題出發(fā),而問題往往都是跨學科的,可以考慮設立更多以問題為導向的跨學科研究會,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法治、“一帶一路”戰(zhàn)略、社會治理。總之,地方法學會所屬研究會的設立,關鍵是有特色、重實效,有針對性地設立一些有實體、有依托、能開展活動、能出成果的研究會,不要層層看齊,上下一般粗。研究會的設立可以以省為中樞,條件具備的地市可以設立研究會,也可以通過設立專業(yè)委員會、研究基地,先把活動開展起來。但是在資源分布、活動開展上不要局限于省會城市,可以多向基層傾斜。
三是要實現(xiàn)活動常態(tài)化。研究會建了就要經常性的開展活動。研究會是一個相對松散的學術組織,沒有任何行政權力,靠什么把方方面面的專家學者凝聚到一起來,關鍵看開展學術活動的質量。只有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開辟更多更好的學術交流平臺,開展更多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才能提高對會員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吸引力,研究會才能永葆青春活力。研究會至少每年要召開一次學術年會。此外,可以圍繞國家或者區(qū)域法治建設中的熱點問題,多開幾次短平快的小型學術研討會。這一方面取決于各研究會自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法學會也要多給研究會交任務、壓擔子。
四是要加強協(xié)同。協(xié)同和創(chuàng)新是當今學術發(fā)展的兩大最強動力。中國法學會所屬的57個全國性研究會和600多個地方性研究會,構成一個龐大的研究會集群。如何加強研究會之間的協(xié)同,形成研究會系統(tǒng)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工作體系,是我們需要共同研究的問題。在橫向上,要加強研究會與研究會之間的協(xié)同,圍繞國家和區(qū)域法治建設中的一些交叉性、前沿性問題,聯(lián)合相關研究會組成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集聚各學科的研究資源,克服研究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和重復研究、碎片化研究。比如中國法學會組建的金融法治研究協(xié)同機制,就聯(lián)合了商法學、經濟法學等7個研究會,和北京、上海等4家省級法學會,圍繞金融法治領域的立法修法、制度改革和熱點事件,輪流舉辦沙龍,形成決策咨詢報告報送中央有關部門。在縱向上,要加強中國法學會、省級法學會、部分地市級法學會所屬研究會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各種形式多樣的協(xié)同機制,發(fā)揮好全國性研究會高端人才密集、決策影響力強的優(yōu)勢,和地方性研究會接近基層一線、熟悉區(qū)域法治實踐特點的優(yōu)勢。
(五)以課題為導向繁榮法學研究
課題是中國法學會引領繁榮法學研究的重要抓手。中國法學會自2006年設置部級法學研究課題以來,經過10年的努力,無論是在課題的體量和經費額度方面,還是在評審鑒定的規(guī)范性、成果的轉化率、社會影響力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法學法律界重要的課題品牌。
從課題類型來看,中國法學會課題分為三大類:招標課題、委托課題、后期資助項目。招標課題又分為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青年調研項目、自選課題、專項課題,2015年共立項321項。委托課題包括年度重點委托課題、中央部門和中國法學會臨時性委托課題,2015年共立項78項。后期資助項目2015年立項14項。近兩年在課題類型方面做了以下創(chuàng)新:一是在以招標課題為主體的同時,提升委托課題的地位,2015年年度重點委托課題增加到58項。其背景是,我們對設立課題的意義理解更加全面,不僅以吸引更多法學法律工作者參與、提升中國法學會的影響力為目標,而且更加注重課題的質量、成果轉化率和決策影響力。委托課題往往選題價值重大,研究難度高,需要整合法學法律界的精干力量,而著名專家學者申報招標課題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由研究會、相關研究會組成的協(xié)同研究機制、省級法學會來組織或承擔,不僅效果更好,也發(fā)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人才優(yōu)勢;一些中央部門委托課題具有臨時性、緊迫性,還有一些重要問題研究領域特定,難以通過招標來完成,只能直接委托專門領域專家學者。二是增設了專項課題,圍繞某個時期重大領域的法治問題集中攻關。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結束之后,中國法學會馬上發(fā)布了“深入研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重點專項課題申報公告。申報情況非常踴躍,名家很多,最終確定了24個重點專項課題,15個一般課題。這類課題的特點是目標精準、直接服務決策,成果轉化率也非常高,課題成果精煉成系列決策咨詢報告,報送四中全會重要舉措的有關牽頭單位和參加單位,得到王岐山、周強等領導同志批示。三是把青年項目調整為青年調研項目,要求一律采用實證調研方法,鼓勵法學青年接觸實踐、深入實踐,把申報資格的下限調整為博士生二年級以上,為有研究能力和意愿的博士生提供系統(tǒng)開展研究和調研的條件及經費。四是增設了后期資助項目,主要針對已經通過答辯的博士論文、譯著、重大決策咨詢報告等,用于資助出版。這類課題的優(yōu)勢在于成果轉化率幾乎為100%。五是增設智庫類課題,開展第三方法治評估,涵蓋法律法規(guī)實施狀況評估、部門規(guī)章評估、地方立法評估、司法改革評估、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評估五大領域,設置專項課題,組織相關研究會和專家學者開展專題研究和調研,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成果。對《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重要法律法規(guī)的評估報告和對策建議,陸續(xù)報送中央有關領導和部門,受到楊晶、周強、曹建明等領導同志高度重視。
課題選題的價值是課題成果質量的基礎,直接決定著成果轉化的效果。提高課題成果質量必須從提高選題質量入手。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課題選題工作,每年招標課題選題指引的編寫都要經過3-4個月的廣泛征集和充分研究,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一是中央重要文件、重要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聚焦其中的法治建設重點;二是向中央有關部門發(fā)函征集研究需求,主動實現(xiàn)供需對接;三是向各省級法學會、各直屬研究會發(fā)出通知,請他們根據(jù)本省的實際情況和各自的研究領域提出選題建議;四是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每年都要收到500項選題建議。在對全部1000多項選題建議進行匯總的基礎上,經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學會黨組會議或會長辦公會反復討論審議,最終確定約100項作為年度課題選題。通過科學編制選題,對法學法律界的研究形成明確導向,發(fā)揮“指揮棒”作用,這也是中國法學會引領繁榮法學研究的重要表現(xiàn)。
課題立項評審和結項鑒定的公開公平公正,是課題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直接決定著課題在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心目中的評價,乃至整個法學會的公信力。2014年以來,中國法學會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加強評審鑒定工作的規(guī)范性。立項評審分內容評審和基礎評審兩個階段,都采取電子通訊匿名評審方式進行,結項鑒定也采取專家雙向匿名通訊鑒定,盡最大可能避免干擾。在評審鑒定專家的選擇上,除了學術造詣和學術公心的遴選條件,為了遵循回避原則,一般不由法學院校負責人擔任。確定立項和鑒定等級,由分管會領導主持召開定評會,嚴格根據(jù)專家評分確定。立項評審計算兩輪專家評分總分,排名第一的確定中標。結項鑒定嚴格控制 “優(yōu)秀”、“良好”等級的比例,“優(yōu)秀”等級的課題為每一學科組總分的第1、2名,且原則上每一專家的評分都不低于80分。相關信息第一時間全面公開,包括評審辦法、評價指標及分值、專家名單等,接受社會監(jiān)督。最近的一次課題結項鑒定結果定評會,還首次引入了紀委監(jiān)督、民意專家監(jiān)督,進一步提升鑒定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以上這些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都寫進了最新修訂的《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
經過十年特別是近兩年的努力,中國法學會課題形成了鮮明的特點:一是偏重于決策咨詢性,無論是課題的選題,還是成果的形態(tài),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二是在以招標課題為主體的同時突出委托課題的地位,這是中國法學會注重決策咨詢課題和成果轉化的必然要求;三是完成周期短,招標課題的完成周期原則上為一年,委托課題的周期更短,往往在3個月到6個月之內;四是結項率較高,近兩年的年度課題,第一年結項率達到70%以上,第二年結項率達到90%以上;五是成果轉化形式豐富、轉化率高,許多成果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和中央決策部門的充分肯定,許多意見被采納;六是課題立項評審和結項鑒定的程序比較科學合理、嚴格規(guī)范,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近年來,一些地方法學會設置了自己的課題,面向本省法學法律工作者招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覺得,地方法學會組織課題工作,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題選題設置要緊密結合當?shù)胤▽W研究和法治實踐的實際,突出各自的特色和優(yōu)勢;二是加強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服務和指導,在研究方法的選取、課題組成員的構成等方面,更加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好接近一線、接近實際工作的優(yōu)勢,多總結基層法治實踐的鮮活經驗;三是高度重視成果轉化,一方面可以在成果形式上作出要求,如提交要報、決策咨詢報告,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學會開辟更多渠道,向中央有關部門、當?shù)攸h委政府報送。
(六)以論壇為載體推動法學研究
舉辦論壇是中國法學會開展工作的重要方式和載體。一直以來,中國法學會非常注重提高論壇實效性。為了集中力量辦好論壇,提高成效,學會黨組決定,中國法學會主辦“中國法學家論壇”、“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中國法治論壇”這三大論壇,指導和支持“東北法治論壇”、“環(huán)渤海區(qū)域法治論壇”、“中部崛起法治論壇”、“西部法治論壇”、“泛珠三角合作與發(fā)展法治論壇”、“長三角法學論壇”以及“副省級城市法治論壇”這七大區(qū)域法治論壇,由此構成了中國法學會“3+7”的論壇結構。
中國法學會主辦的三大論壇各有側重,形成理論與實踐結合、老中青結合的論壇架構。中國法學家論壇旨在為法治國家建設提供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中國法學青年論壇旨在引領青年關注法治實踐、勇于法學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青年法學法律人才。中國法治論壇則是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目前,這三大論壇都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成為法學人才培養(yǎng)、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法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踐的重要載體。例如,“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已經舉辦了十屆,在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中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收到的征文數(shù)量逐年增高,去年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達到4451篇,質量也是比較好的。
“七大區(qū)域法治論壇”是中國法學會支持地方法學會引領、組織、推動法學研究,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陣地。這些區(qū)域論壇盡管不是中國法學會直接主辦,但是中國法學會還是給予了盡可能的指導和支持,包括活動經費、課題設置以及經費、征文評審、成果轉化、領導出席論壇等方面??上驳氖牵陙?,各論壇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努力提升論壇層次,已經成為相關地方法學會的品牌。
中國法學會主辦和支持的這些論壇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成功,影響力不斷擴大,凝聚力不斷增強,主要有這幾方面的經驗:
首先,科學選題。緊密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fā)展突出問題設計論壇選題,使論壇研討有的放矢。中國法學會的三大論壇,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和法治建設重點領域設計主題,圍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施體系”、“生態(tài)環(huán)境法治保障”、“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法治保障”等法治中國建設中具有戰(zhàn)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展開研討,匯聚法學法律界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成果,為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踐行五大發(fā)展理念獻計獻策。區(qū)域法治論壇則堅持“立足當?shù)?,研究當?shù)兀债數(shù)亍钡脑瓌t,圍繞本區(qū)域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研討長三角區(qū)域依法治水、法治城市建設、基層治理法治化、區(qū)域合作與法治建設等影響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法治建設大局的問題,研究和討論都很接地氣。
其次,精心組織。論壇是嚴謹?shù)难芯炕顒?,不是輕松的聚會。論壇主題確定后,還需要精心的組織和設計,才能保證活動的成功。以中國法學會的三大論壇為例,每次論壇除了認真設計主題,還需要就各討論單元的議題設計、發(fā)言嘉賓的甄選進行反復細致的討論和調整。既要做到各單元議題集中,又要確保甄選有關這一議題的最頂級專家,還要讓專家們的觀點能夠充分碰撞和交流。這次在深圳舉辦的中國法治論壇之所以很成功,跟會前我們舉辦了5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