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位置: 首頁 》法學人物 》法界資訊 》人物在線
王鐵崖:國際法生涯七十二載

時間:2015-05-19   來源:法制網(wǎng)  責任編輯:admin

?

  林海

  1997年5月20日,84歲的王鐵崖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當選為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任期4年。同年11月11日,年屆耄耋的王鐵崖赴海牙任職。和多年前在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學習國際法時一樣,他的勤奮敬業(yè)令周圍的同道們欽佩不已。在他長達72年的國際法研究與工作中,這種狀態(tài)仿佛已經(jīng)成了常態(tài)。

  戰(zhàn)亂時代初蒙國際法

  王鐵崖1913年7月出生于福建福州。其父王壽昌曾留學法國,當時學習的就是法律。王壽昌l882年學成回國后,曾與友人、著名翻譯家林紓合作翻譯了小仲馬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王壽昌還出任過外交部駐福建省交涉特派員,不幸的是他因體弱多病,英年早逝。

  但父親對王鐵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父親在辦公室和日本領事激烈爭執(zhí)的場景,讓幼年王鐵崖對于國際局勢有了直觀的印象。堂兄出使比利時擔任公使,歸來后與父親討論國際常設法院有關中比不平等條約的案件,構成了王鐵崖關于國際法的啟蒙印象。l7歲時他對國際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一生再沒有離開這個領域。1931年,王鐵崖考入清華大學法學院政治系,兩年后以優(yōu)異成績升入研究生院,將國際法學選定為自己專攻的術業(yè)。1936年,王鐵崖以論述租借地問題的論文通過答辯。這篇論文以條約為依據(jù),從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結合的角度,研究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中的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租借地,這是中國研究這一重大課題的早期力作之一。

  1936年,王鐵崖通過了中美庚款留學考試,次年赴英國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繼續(xù)攻讀國際學,師從著名的國際法學者勞特派特教授。第一次見面,勞特派特教授大惑不解地問:“為什么這么多的中國留學生都希望搞條約研究呢?”24歲的王鐵崖從容答道:“中國多年來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已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呼聲;中國青年學者研究條約問題,就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歷史使命?!苯淌诼犃舜鬄閯尤荨?/span>

  貧困中完成兩部著作

  1939年夏,世界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滿懷報國熱忱的他,忍痛放棄學位返國。暫設于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邀請他去任教,王鐵崖從此開始了他的國際法講學生涯。這一年,他27歲。

  抗戰(zhàn)時期的四川,物價飛漲,已是教授的王鐵崖生活仍很窘迫。然而,這并沒有使他放棄對國際法學的無盡追求。他的學生、后來擔任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端木正回憶說:“我記得王鐵崖老師1941年住在樂山一間自租的舊式房子里,臥室、書房、會客室兼用,同學來多了就只能有坐有站,但老師照樣講學論道!”后來,王鐵崖轉赴設在重慶的中央大學任教,生活仍然困苦異常,1942年結婚后,竟經(jīng)常舉債度日,但他仍然完成了《新約研究》和《戰(zhàn)爭與條約》兩部著作。在當時國際法著作稀少的情況下,這兩部書的出版,無疑是十分寶貴的。耕耘不懈促進國際法學發(fā)展

  1946年秋,王鐵崖應邀到北京大學任教。他先任政治系主任,后到法律系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政治系、法律系均被取消,王鐵崖應歷史系主任翦伯贊之邀,到歷史系任國際關系教研室主任,講授國際關系史,并完成了一部重要的編著《中外舊約章匯編》,它收集了自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到1949年間中國同外國所簽訂的1182件條約。直到今天,這部凝結了王鐵崖十幾年心血的條約匯編,仍是研究中國歷史、中國外交史和中國對外關系中的必備參考資料。

  1954年,北京大學法律系恢復,王鐵崖重返法律系,任國際法教研室主任。而當他滿腔熱忱,準備在學術領域大有作為之時,1957年的“反右”運動開始,他被錯劃為右派。雖然身處逆境,他仍懷著對國際法的熱愛,編輯了《海洋法資料匯編》,并與另一位福州籍著名國際法學者陳體強先生合譯了《海上國際法》。1964年他剛剛“右派摘帽”恢復教研工作不久,又因“文革”爆發(fā),陷入挨批斗和勞改的逆境。不過,一旦看管稍微松懈,他又與陳體強先生合譯了經(jīng)典性的國際法世界名著———《奧本海國際法》(第八版)。

  1978年法學教育得以恢復,國際法學也開始出現(xiàn)生機。王鐵崖不顧自己年事漸高,不遺余力地為中國國際法事業(yè)奔走操勞。在短短數(shù)年間,王鐵崖在北京大學法律學系首創(chuàng)了本科國際法專業(yè),并在全國率先招收碩士研究生。幾經(jīng)耕耘,北京大學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法學教學與科研基地。1980年,他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學會,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國際法學術刊物《中國國際法年刊》。他的不懈努力,使得國際法學在中國得到了很大的普及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國際法的重要作用。

  耄耋之年蒞海牙

  王鐵崖的學術造詣獲得了國際學界的承認與尊敬。1989年,他被海牙國際法學院聘為客座教授,于l989年為該院夏季講習班講課,演講題目是“國際法與中國:歷史與當代”。講稿收入當年出版的《海牙國際法講演集》,這是國際法領域最具權威的參考文獻,王鐵崖是中國唯一獲聘的國際法學者。

  1997年后,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舉行的第二屆大法官就職儀式上,84歲高齡的王鐵崖鶴發(fā)童顏、神采奕奕,格外引人注目。此前,在160多個國家代表參加的選舉大會上,他以123票名列第一,這是對他在國際法領域辛勤耕耘60載所付出的心血的回報。他動情地說:“這是因為在當今國際事務中,中國的影響和作用不可替代。”任職期間,王鐵崖每天都要分析、翻閱厚厚的卷宗,絲毫不敢懈怠。“別人可以從我身上看到中國學者的風貌,我要為國家爭口氣!”王鐵崖曾感慨,“不容易,這個工作不容易。人家都看著你中國人怎么辦呢。人家都認為你中國法律比較落后,人家要看你中國人的法律功底到底怎么樣。”他的勤奮、嚴謹和敬業(yè),贏得了同行們的敬重。美國一位法官說:“認識了王先生,我才真正了解了中國的法學研究和研究人才?!?/span>

  這樣一位國際法學界的“常青樹”,幾乎一直在與時間賽跑中。2003年1月12日下午2時20分,他的72年國際法工作走到了終點。他的學生、一位法學教授說:“作為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王鐵崖代表了一個時代。”王鐵崖的學術血脈也撐起了中國國際法學界的大半江山。這種學術與精神的傳承,堪稱一段佳話。

  (作者為北京大學法史學博士)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